欢迎浏览环疆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
父女相继去世同捐遗体成为“大体老师”,入选陕西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
来源:上游新闻   时间:2025年09月22日 20:37:28  浏览:154次

9月17日,陕西省第八届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对外公示。拟定人选中,父亲孙树海、女儿孙宇鑫位列其中。在身患重病之际,他俩先后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捐献遗体,成为“大体老师”。如今,父女俩在去世后都捐献了遗体。

“大体老师” 是解剖医生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因为捐献者用自己的身体为医学作出了贡献。“大体老师”在医学教育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是医学生认识人体结构的引路者。

西安交通大学雁塔校区一角,父女俩的名字刻在石碑上。上游新闻记者 贾晨 摄

00后病危女护士的心愿:成为“大体老师”

2000年,孙宇鑫出生在陕西渭南华州区,不到2岁时母亲去世,在父亲和亲戚的抚养下,她逐渐长大。

在亲戚眼中,孙宇鑫是一名性格开朗、美丽、懂事孝顺的好孩子。上学期间,她读完了专科,又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读书。孙宇鑫知道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为减轻家中负担,她常利用假期打工挣学费。

父亲孙树海生于1971年,曾是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一名铁路职工。2016年,孙树海被确诊为肠系膜增生。由于历经多次手术但效果不佳,所以很长的时间,他都因病无法正常工作,需要常年卧床。

纵使生活不易,但女儿是孙树海的精神支柱,而父亲则是孙宇鑫的全部。

2022年,孙宇鑫毕业后成为当地一家医院的护士。父女俩都相信,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然而,入职仅仅一个月,孙宇鑫突然晕倒。经过一系列检查,她被确诊患有“心脏血管肉瘤”。

在医学上,人的肢体等部位长血管瘤较为常见,但孙宇鑫的血管瘤却长在了心脏旁。她曾前往多家医院求助,但始终没有找到好的诊疗方案。

在与病魔斗争的日子里,孙宇鑫全身变得浮肿、疼痛难忍。她是学医的,非常清楚自己的病情。精神稍微好时,她向亲戚说出了自己一个想法:捐献遗体,成为一名“大体老师”。

按照医学院校教学惯例,每培养8至10名医生,都会存在一名“大体老师”。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早已是大家的共识。在国内多所医学院校,每名医学生的第一堂专业课就是解剖学。医学生只有通过在遗体上的反复练习,才能真正了解人体结构、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

孙宇鑫的亲戚表示,早在孙宇鑫上学时就表达过捐献遗体的想法,当时家人并没在意。但此时她已病重,旧事重提,家人特别反对。“(她)有病的时候,就说要去捐献,我说句良心话,我不想捐。我的女儿(孙宇鑫)还没有养大呢,还没完全走向社会,我舍不得。但这是她在最后阶段,作出的一个选择……”从小抚养孙宇鑫长大的大姑在一段视频中表达了自己的不舍之情。

在孙宇鑫的一再要求下,家人终于同意了她的选择。孙宇鑫将电话打至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办公室,表达了自己想在未来捐献遗体的愿望。

孙宇鑫。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她捐了遗体还捐出了眼角膜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办公室成立于2007年,由陕西省红十字会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共同主办,主要负责遗体捐献宣传、登记接收及志愿服务工作。当该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第一次见孙宇鑫时,她全身已浮肿,与照片中伶俐模样判若两人。

2023年4月底,遗体捐献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为孙宇鑫举行了遗体捐献填表仪式。仪式上,工作人员为孙宇鑫录制了一段视频。“就捐了吧,希望能用到科研上。病没办法治,说不定有下一个人能够得到治疗,反正死后一烧就是一把土,不如做贡献。”视频记录了孙宇鑫的诉说。

此时,她因病情已经很难起身,始终躺在亲戚怀里。但在填写捐献申请表时,孙宇鑫坚持要起身去签字。全身的肿胀疼痛,让她连笔都握不住,最终家人扶着她的手,一笔一画地在申请表上签下了“孙宇鑫”三个字,并按上了手印。

听闻孙宇鑫的讲述,负责接待的年轻工作人员不忍直视。“在家属面前不能哭,不然,他们会更难受。”她故作镇定快步离开房间,却背着众人泣不成声。

工作人员询问其父孙树海是否支持女儿的捐献。他连连点头说:“这是一件很好的事。”

2023年6月5日,孙宇鑫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3岁。她不仅成为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大体老师”,她捐献的眼角膜也帮助两名患者重见光明。

2023年6月10日上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孙宇鑫的家属、同学,还有陕西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陕西省红十字眼库、渭南市红十字会、华州区杏林镇政府、她毕业的院校等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以及西安交大医学部的部分老师、学生都自发前来送别孙宇鑫,与她做最后的告别。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的工作人员为孙宇鑫的家属颁发了《捐献证书》,医学生代表也对孙宇鑫的无私大爱表达了感谢,并表示定然不负重托,会更加用心地学习。

父亲孙树海年轻时的照片。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父亲:女儿离开了,我也想要捐献

孙宇鑫的离世,对家人打击极大,特别是父亲孙树海。他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女儿逝世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大不如前。

遗体捐献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记得,孙宇鑫去世那天,孙树海坐在轮椅上,一遍一遍抚摸着女儿的手。他转头询问负责遗体捐献的工作人员:“女儿离开了,我也想要捐献。”那是他第一次表达捐献遗体的想法。

女儿遗体告别仪式那天,孙树海因病未能出席。当后来工作人员再次探望他时,他又一次要求捐献遗体。“我们只是安慰他,让他保重,以后有机会了再讨论捐赠遗体的事情。”工作人员对上游新闻记者说。

2023年10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接到了孙树海的亲属打来的电话,说孙树海已经不行了,希望他们能来,尽快完成他的遗体捐献手续。当工作人员再见孙树海时,他躺在病床上已经很虚弱,说话都很吃力。“我们来看您了。” 工作人员伏在孙树海耳边说,“您的托付我都记得,放心。”

2023年10月14日下午,孙树海因病情恶化不幸离世。此时,距离女儿孙宇鑫去世仅仅四个月。弥留之际,孙树海说:“我可以去陪伴我的宝贝女儿了,我也要去西安交通大学当‘大体老师’”。

孙树海去世后,工作人员为他办理了遗体捐献的相关手续。他们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父女俩相继捐献遗体的事情,在全国遗体捐献案例中都非常少见,他们希望父女俩的故事能够被记录、被记住,将这份大爱传递下去。

至今,在西安交通大学雁塔校区一角约400平方米的纪念园里,父亲孙树海和女儿孙宇鑫的名字镌刻在石碑上,与这里每一位 “大体老师”一起,供人铭记。父女俩的善行让更多的人加深了对遗体捐献的认识,并愿意参与到这项社会公益事业中来。

西安交通大学曾发文称,捐献者们用亲身行动让自己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被更多人认可与弘扬。未来,将有更多交大医者扎根西北、守卫人类健康,在践行济世救人的光辉使命征程中,为我国医学事业的进步奉献终生。

9月17日,陕西省第八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组委会拟定的人选中,父亲孙树海和女儿孙宇鑫名列助人为乐类道德模范公示名单。他们用生命点亮生命,为这个世界带来光与希望。

免责声明:环疆资讯网根据部分地区、市、县、镇以及娱乐、体育等官方媒体机构发表的资讯进行整合发布。除来源为“商讯”、“网友投稿”、“互联网”为商业资讯或个人投稿,不能代表环疆资讯网观点。 Huanjiang Information Network integrates and releases information published by official media organizations such as entertainment and sports in some regions, cities, counties, towns, etc. Except that the source is "Business News", "Netizens' contribution", and "Internet" is business information or personal contribution, it can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Huanjiang Information Network.
责任编辑:李飞
相关资讯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924424755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