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环疆资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
喜马拉雅烟花秀,审批怎么办下来的?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时间:2025年09月22日 20:33:38  浏览:85次

“3、2、1,点火!”

9月19日,在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随着《升龙》烟花引爆,一条彩色“长龙”沿着喜马拉雅山脉蜿蜒爆发。

这场由户外品牌始祖鸟和艺术家蔡国强团队策划的烟花秀,引发舆论激烈质疑。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以下称江孜县分局)的一位负责人回应称,此次活动在生态环境局备案过,手续也合规,由于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因此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乡、县等政府同意即可。政府此前开过多次会议,研究选址、评估调查周围有哪些野生动物等,最终的选址不属于生态保护区,周围无人居住。

不过,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盈科全国碳达峰碳中和法律专委会主任刘新海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次活动,无论在生态影响、法律程序还是监管机制上,都存在许多待解的疑问。

手续是否真的合规?

首先引发质疑的是,江孜县分局所称的“烟花使用的是环保材料,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这在生态环境脆弱的高原地区是否适用。

刘新海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仅“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可填报登记表备案。虽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未明确将烟花爆竹燃放纳入强制环评范围,但青藏高原作为“生态敏感区”,应参照《西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办法》,对可能影响生态系统的活动从严管理。

该办法于今年8月1日实施。根据其第十七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羌塘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唐古拉山脉、伯舒拉岭等区域内的大型冰帽冰川、小规模冰川群等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制定重要雪山冰川和一般雪山冰川保护名录,对重要雪山冰川实施封禁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人为扰动,对一般雪山冰川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刘新海认为,此次活动涉及高山草甸、野生动物栖息地,即使不在保护区内,也应进行生态影响专项评估。“按理说,做环评是常态。”

另一个争议点是江孜县分局所称的“在生态环境局备案过,手续合规”“乡、县政府同意即可”等问题。

根据《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申请举办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主办单位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规定,向有关人民政府公安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包括燃放时间、燃放烟花种类、作业单位是否符合行业标准规定的证明。受理申请的公安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对提交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核发焰火燃放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说明理由。

刘新海认为,江孜县分局仅提及这场烟花秀“在生态环境局备案”,而未明确是否取得公安机关许可,可能存在程序上的瑕疵。

湖南一家大型焰火表演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对于喜马拉雅这样的特殊地区,“主办方肯定跟当地的公安、文旅都报备、申请过了,否则就是严重违法”。

对于江孜县分局所说的“乡、县等政府同意即可”,刘新海认为,虽然看似流程完整,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可能影响生态的活动需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

刘新海指出,真正的环境责任应当建立在“预防性原则”之上。他以美国户外用品品牌Patagonia在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项目实践为例——其所有活动需通过生态学家、原住民社区和政府部门的三重评估,并预留十年生态修复资金。

“但截至目前,我们没看到任何公开的风险评估报告,没听到当地居民的声音,始祖鸟此前提到的‘预防—监测—恢复的全链条方案’,也并未经过论证和公开。”刘新海说。

如何监测、追责?

面对烟花秀是否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质疑,江孜县分局表示,“目前来看,当地生态暂未受到破坏,后续也会持续观察”。

但刘新海并不认可这一说法,相反,“目前”两字是最大的问题。“生态破坏往往有滞后性,不是点燃烟花后没看到死鸟、没看到草枯,就没事。”

他指出,根据收集的资料以及统计学和国际上关于环境监测的惯例,要判断高原生态是否受损,至少需要进行3年的跟踪评估。根据《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需要用遥感技术,看植被覆盖度有没有下降;定期采样土壤,检测有没有化学残留。另外,也需监测冻土,看烟花的热量会不会影响冻土稳定性;还需要观察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看它们是不是还会回到原来的区域生活。

“现在只靠肉眼观察就下结论,并没有后续明确的监测方案。”刘新海说。

9月21日,蔡国强工作室发表声明称,将主动配合第三方机构及相关部门,就此事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影响进行多方面的评估,并将以实际行动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如确有环境影响,愿意尽全力采取补救恢复措施。

同日,日喀则也发布情况通报称,日喀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后续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如果后续监测发现确对喜马拉雅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应怎样追责?刘新海认为,最先担责的是审批和监管部门:如果公安机关没有发放焰火燃放许可证,生态环境局没要求环评,相关责任人可能违反行政许可法、环境保护法。

其次是活动主办方。“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西藏自治区政府可以要求主办方承担修复费用。此外,检察机关、环保组织等也可以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刘新海说。

他指出,未来若想避免类似争议,需明确所有在高原举办的有可能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生态环境部门备案和公安许可缺一不可,且必须开展“高原专项环评”,不能用“环保材料”当挡箭牌。另外,环境监测方案也要对公众公开,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高原生态经不起试错,每一次活动都该多一分敬畏,少一分随意。”刘新海说。

免责声明:环疆资讯网根据部分地区、市、县、镇以及娱乐、体育等官方媒体机构发表的资讯进行整合发布。除来源为“商讯”、“网友投稿”、“互联网”为商业资讯或个人投稿,不能代表环疆资讯网观点。 Huanjiang Information Network integrates and releases information published by official media organizations such as entertainment and sports in some regions, cities, counties, towns, etc. Except that the source is "Business News", "Netizens' contribution", and "Internet" is business information or personal contribution, it can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Huanjiang Information Network.
责任编辑:李飞
相关资讯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924424755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