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览环疆网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热点
  社会热点
故市人的秦腔魂
来源:渭南新闻网   时间:2025年08月11日 11:40:44  浏览:10次

8月6日,记者刚走进临渭区故市镇街道,就被一阵高亢的梆子声吸引。镇子东头的和平饭店门口早已围满了人。“今天市里来的名角要唱《周仁回府》哩!”和平饭店老板张和平激动地说。

从附近村子赶来的张栓牢老汉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抹了把额头的汗,把三轮车往树荫下一停,说:“要说咱故市的秦腔,还得从雷家说起。”他指着戏台前摇蒲扇的驼背老人,“瞧见没?那就是老雷,他爹雷守举当年可是个戏痴。”

老雷,名为雷仕珍。说起父亲雷守举,镇上的老人都能讲上几段“典故”。80多年前,这位在故市镇上开杂货铺的老东家,硬是卖了上好的水浇地置办戏服。“那会儿的缎子戏袍,现在都找不着那么好的料子了。”他不仅置办行头,更是将杂货铺的后院改成了排练场,农闲时挤满了学戏的庄稼汉。三月三华岳庙会上,这个由雷守举成立的秦腔自乐班的《五典坡》一开嗓,台下的叫好声都能把铜锣声掩盖过去。

如今,87岁的雷仕珍接过了父亲的衣钵。这位老人背驼得像张弓,可兜里总揣着个磨破皮的笔记本,里头密密麻麻记着八十多出戏词。去年,他自掏腰包买了套音响,调试时非要拉着身边的人站到街对面:“声儿够不够亮?像不像当年我爹那会儿的动静?”

“这出《三滴血》的唱腔,得再沉三分。”老人用枯枝般的手指轻点笔记本,对正在化妆的演员说。他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后台昏黄的灯光下,能看清笔记本上一些页面被胶带修补的痕迹。

雷仕珍最常说的话是:“得给娃娃们把路铺好。”说话间,他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字地在智能手机上输入父亲雷守举的手抄本上的戏文。手机屏幕的光照着他布满老年斑的脸,那些跨越了半个世纪的戏文,正通过5G网络,传向更远的地方。

张和平也是个地道的秦腔戏迷,他与这门传统艺术的情缘始于一个炎夏午后。那天,他偶然看见镇上活动中心的秦腔爱好者在路边搭起简陋的台子开唱,热心的他当即从店里搬来遮阳棚为戏班遮阳。后来,他索性将饭店门口的空地改造成固定戏台,铺上红地毯、拉起照明灯,连水电杂费也都主动承担。如今,每周三下午4时,张和平都会带着伙计们早早摆好一排排红椅子,戏台边永远备着菊花茶茶水桶,由观众随意取用。

突然,一阵急促的锣鼓声响起,只见台上演员一个亮相,台下顿时爆发出“好!”的喝彩声。卖醪糟的推车吱呀呀从人群中穿过,几个孩童踮着脚往台上张望,老人跟着调子哼唱……

秦腔是咱庄稼人的魂。”雷仕珍望着热闹的戏台,声音有些哽咽,“只要还有人听,这老调子就断不了。”


免责声明:环疆资讯网根据部分地区、市、县、镇以及娱乐、体育等官方媒体机构发表的资讯进行整合发布。除来源为“商讯”、“网友投稿”、“互联网”为商业资讯或个人投稿,不能代表环疆资讯网观点。 Huanjiang Information Network integrates and releases information published by official media organizations such as entertainment and sports in some regions, cities, counties, towns, etc. Except that the source is "Business News", "Netizens' contribution", and "Internet" is business information or personal contribution, it can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Huanjiang Information Network.
责任编辑:
相关资讯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924424755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